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杂谈 > 正文

构建大湾区最具特色生态宜居城市 全民绿化推动共建共治共享

2020-12-09 11:24:58    来源:南方日报    

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城市发展理念,中山在改革开放大潮中砥砺奋进40年。2016年,中山市委、市政府站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吹响全面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号角。全域森林小镇、全域生态公益林、全民绿化行动等10多项重点生态工程同步启动,中山用实干和担当谱写了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生态环境优化,助力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中山要以更宽广的视野、更大的格局、更高的标准谋划推动新时代发展。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做好“东承”文章,强化“西接”功能,奋力把中山建设成为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的支撑点、沿海经济带的枢纽城市、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一极。

目前,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对照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体系,5大类40项指标均已顺利跃过标准线。美丽宜居的中山,正以城乡绿化更加一体、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的崭新姿态呈现出独特的生态之美,不断提升群众绿色获得感与生活幸福感,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最具特色生态宜居城市,为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提供强大的绿色生态竞争力。

打造“三个国字号”金字招牌

绿染宜居水乡,林荫和美中山。

总面积约18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00多万。一直以来,绿色宜居的中山,都以“小而美”闻名于国内外,先后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数十项城市荣誉。

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中山正在加快融入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在此基础上,中山提出重点打造“三个国字号”金字招牌为创森加码,即广东中山翠亨国家湿地公园、广东中山国家森林公园、广东香山自然保护区。

中山市创森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不断优化宜居环境的过程中,通过打造国家级的生态名片,以崭新姿态呈现出独特的生态之美,让广大市民和游客可以收获更多幸福感,进而助力中山实现绿色发展。

湿地,被誉为城市之肺。位于横门西水道的中山翠亨国家湿地公园,规划面积达625.6公顷,其中湿地面积395.44公顷,湿地率达63.21%。规划区内还包括河口水域、红树林、草本沼泽等多种湿地类型,是独具岭南风格的生态系统。

中山市委、市政府提出,翠亨国家湿地公园有着不可复制的生态优势,公园的建设要体现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把保持湿地的原生态环境放在第一位;要以自然为主,将科研、科普等内容镶嵌其中,尽量减少人为扰动;要高标准、高水平建设,真正做出国家级的水平,为中山翠亨科学城的建设构筑良好的生态优势。

据介绍,公园设计以生态性、地域性和参与性为原则,分为公园管理区、科普宣教区、合理利用区、恢复重建区、生态保育区共五大区,建设以沼泽、河流和水上森林构成的独特入海口湿地景观,是集湿地保护与修复、湿地文化展示、科普宣教、科研监测、湿地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国家级湿地公园。

目前,红树林科普园、科研工作室等一批公园主要建筑正在建设中。项目总投资9.9亿元,湿地公园西岸预计将在2019年第一季度对外开放。

不同于翠亨国家湿地公园,中山国家森林公园是一座城区型森林公园。公园规划总面积1093.06公顷,包括金钟水库绿道、树木园、大尖山森林公园、古香林寺、马岭水库等5个片区,按地域特点分为游憩休息、森林康养、生态保护、揽胜观景及科普教育等5个功能区域,可为市民提供多功能多生态的休闲场所。

根据《广东省中山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6-2025)》,2016年11月中山启动创建国家森林公园。2017年12月27日,国家准予设立广东中山国家森林公园。目前,中山正着手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将深入挖掘森林公园地方文化内涵,充分利用生态自然元素,突出其生态、人文特色,通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力争将其打造成珠三角城区型森林公园精品和示范标杆。

今年年初,“广东中山香山自然保护区晋升省级自然保护区”事项通过专家评审。专家组认为,香山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以野生土沉香为代表的珍稀物种、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和水源涵养林,在区域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管理机构和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具备良好的自然资源保护管理基础,一致同意建立广东中山香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2016年,中山把野生土沉香全国数量最多、分布最为集中、资源最为丰富的7.5万亩林地作为保护对象纳入香山自然保护区,并按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标准进行建设,实施最为严格的保护措施。未来,中山将全力推进翠亨国家湿地公园施工建设、中山国家森林公园规划编制以及香山自然保护区申报,打造“三个国字号”工程,更加凸显中山生态宜居品质与综合竞争力。

力争到2020年建成全域森林小镇

森林之城,和美中山。

森林小镇,是广东创建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的重点项目。倾力打造森林小镇,让“创森”具有更扎实、更深厚的承载力和表现力,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仅让300多万中山人对森林城市建设更有感觉,也为“创森”增添了一张张靓丽的新名片。

2016年,中山在省内率先提出组团发展、全域联创的思路,将森林城市建设理念延伸到镇村,力争到2020年建成全域森林小镇。随后,中山率先启动森林小镇建设总体规划和全域所有镇区的分规编制。

2017年,首批38个“广东省森林小镇”名单公布,中山市南朗镇、板芙镇、古镇镇、南头镇成功入选。今年,三乡镇、小榄镇、横栏镇、沙溪镇、东凤镇、坦洲镇、神湾镇共7个镇区已申报“广东省森林小镇”验收。

“到2020年,中山将力争实现‘全域森林小镇’奋斗目标。”中山市创森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山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一直都走在全省前列,镇区的绿化建设有基础、整体水平均衡,有实力、有条件打造全域森林小镇。

可是,作为全省林地面积最少的地级市,中山该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完成目标。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城市发展理念,中山用实干和担当给出了答案。

在产业高度集聚的“中国灯饰之都”古镇镇,寸土寸金。在镇内的中心区域,占地逾千亩的灯都生态湿地公园显得格外珍贵。去年,作为古镇国际灯光文化节主会场的灯都生态湿地公园,连续7天表演3D光幕喷泉,吸引游客超200万人次,向世界展示了岭南水乡生态湿地景观与古镇特色灯饰产业文化的完美融合。

“这么多民生工程中,最让大家拍手叫好的,就是这个灯都生态湿地公园。”古镇镇委书记刘建辉表示,无论是森林小镇,还是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镇,建设一个成规模的公园都是势在必行。“白天休闲散步,晚上欣赏灯光主题夜景,古镇人的获得感和自豪感会由心而生。”

岐江清水润芙蓉,大桥飞架通西东。站在板芙镇的芙蓉大桥上东望,一条依托岐江河打造的南北向滨江风光游憩带,充满着朝气与活力。全程约5公里的滨江路,不仅建有文化公园、全民健身广场、码头等景观,沿线还栽种了上百棵红花楹,当地人美其名曰“中山情侣路”。每当夜幕降临,芙蓉大桥和滨江路被璀璨的灯光点亮,渲染着一股浪漫闲适的气氛。

建设面积约300亩(含部分水道面积)的三角镇金鲤湾生态湿地公园,自去年12月底开始动工建设,目前已经基本完工。启动创森以来,三角镇以“湿地保护”和“生态休闲”为定位,依托现有的生态湿地和落羽杉林,逐步恢复和利用河岸场地,打造融合保护、科普、休闲等功能并具有三角特色的湿地公园,提升全镇绿化品位。

三乡镇尖角岭森林公园,规划建设面积达166.6公顷。公园北临五桂山,东南临近珠海市,四周有六条村庄依山而建。公园将于今年年底开始施工,计划打造成一个环境优美、适宜休闲锻炼的大众型、互动式的生态森林公园。“将‘后山’改造成‘后花园’,大家很高兴也很支持,都希望能早日建成。”三乡镇西山社区居委会副主任陈成乐说。

湿地森林,因地制宜;森林小镇,相得益彰。“通过全域联创,全方位提升城乡绿化一体化水平;通过组团发展,建立镇区之间自然生态系统的互惠互享与互联互通。”中山市创森办相关负责人说。

全民绿化推动共建共治共享

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

中山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把“创森”与“创文”结合起来,倡导“树木”也是“树人”理念,把植绿护绿爱绿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公民品德的重要工程,注重学校、家庭、社区、厂企等“社会细胞”的美德培育,组织全社会特别是广大青少年亲近自然、了解自然、爱护自然,通过“大手拉小手”等形式,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文明城市,建设美丽中山增添动力。

素有“岭南水乡”之称的中山,该如何破解绿化用地不足的难题?自启动创森工作以来,中山大力开展见缝插绿、身边增绿,采用街心公园、口袋公园、休闲步径、绿道、主题林等城市森林增量模式,让居住环境绿树环抱、生活空间绿荫常在,实现“推窗见绿、出门进林”。

今年7月底,小区周边环境的美化提升,让住在中山城区祈安苑的居民们喜上眉梢。原先脏乱差的闲置地已经不见了踪影,如今倒成了休闲的好去处。据介绍,为实现资源有效利用,该项目主要选用近年来绿化迁移藏植的苗木,以常绿树种秋枫、樟树为主,搭配开花树种本地木棉等,打造了成片的绿化景观新亮点。

今年6月,中山出台《中心城区未开发用地绿化改造方案》,以中心城区为重点推进未开发用地绿化改造工作。今年中心城区计划开展绿化改造的未开发用地共50块,涉及面积约148万平方米。“通过改造多年未开发的空置地、闲置地,营造更多的绿色生态空间,先从中心城区起步,逐步覆盖各个镇区。”中山市创森办相关负责人说。

亲水园林,沿河芦苇。去年年底,占地160亩的西区彩虹绿洲湿地公园建设全部完工。公园以“水”为特色,其中水域面积达25000平方米,二期工程对新开涌和无名涌进行了景观整治。两条涌与岐江河连通,利用潮汐调节换水。公园内还设置亲水平台,方便市民感受水环境。

备受街坊称赞的彩虹绿洲湿地公园,是中山实施闲置地绿化的成功缩影。目前,中山已建成并开放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城市公园、体育公园、儿童公园等各类主题公园55个,全市277个村居基本实现社区细胞公园、乡村小公园建设全覆盖,形成多类型、多层级的公园体系。

据统计,2018年中山预计新增闲置地绿化100多万平方米,休闲绿地的服务半径缩小到500米以内,切实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正因为如此,中山创森成果得到广大市民的充分肯定,对创森的支持率和满意度分别高达99.69%和94.95%。

去年8月,10多个侨界青年组织及侨友联谊会的近300名侨界青年齐聚中山树木园,参加侨界青年中山公益林挂牌仪式。据了解,自提出认养计划的短短两个多星期内,侨界相关单位组织和个人积极响应,认养树木45棵。

广大市民的支持和认可,也为中山着力践行全民绿化奠定了基础。2017年,121位(家)社会热心人士(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建设中山市第一中学凤凰广场,捐款383多万元,栽种189棵凤凰木、63棵蓝花楹。金字山下,桃李争春。

“一手抓‘植绿大地’,一手抓‘播绿人心’。”中山市创森办介绍,立足和巩固提升生态环境优势,打造以共建共治共享为核心的绿色优质生活圈,让植绿、护绿、爱绿的意识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深深根植于广大市民心中。

中山创森成绩单

全面达标

启动创森以来,中山共投入造林绿化资金73.8亿元,新造林面积3.7万亩,市域森林覆盖率从35.20%提高到35.48%,城区绿化覆盖率从40.12%提高到43.14%,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从17.05平方米提升到18.62平方米。

全面提升

启动创森以来,中山积极开展查漏补缺,精准提升森林质量1.49万亩。林地林木绿化率以及一二类林率分别提升至96.7%、95.3%,森林蓄积量以及单位面积蓄积量相继突破300万立方米、76立方米,森林质量位于全省前列。

全民绿化

启动创森以来,全市直接、间接参加义务植树的人数达502万人次,折算植树近1800万株,建设各类主题林170多片。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连续多年达到100%,成功募集社会资金1.1亿元,助力古镇灯都生态湿地公园、小榄圆榄山文化公园、凤凰广场等公园绿地精品建设。

全民享绿

启动创森以来,市镇两级财政资金滚动安排42.55亿元,已建成开放各类主题公园55个,277个村居基本实现细胞公园、口袋公园全覆盖,全市各大型公园绿地年接待游客量突破1000万人次。2018年,继续重点推动南朗崖口等15个省级、市级、镇级湿地公园,三乡尖角岭等5个森林公园,金字山等21个城市公园、郊野公园、体育公园、儿童公园建设。

编辑: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十佳休闲宜居生态城市

上一篇:2020流感疫苗多少钱一针 流感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易感染人群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